2015年12月11日,四川大学馨心社志愿者前往四川省大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特教班活动。
作为馨心社大型校外公益活动之一,四川大学馨心社与大邑特殊教育学校长期以来保持着紧密联系,共同热切地关注着孩子们的成长。此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幸福和爱。
七点整,志愿者们搭上去大邑特殊教育学校的汽车,并于八点半到达学校。进入学校志愿者们就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情。受到感染的志愿者们在短暂的不知所措后,很快加入了孩子们做早操的中,认真地跟着领操的同学学习,动作滑稽却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08:45,志愿者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自己负责的班级,向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和注意事项后开始活动。活动有三个课时,在开展前志愿者针对各班不同的情况做了精心准备。首先志愿者们进行自我介绍并询问孩子们名字,而聋哑班情况特殊,志愿者们则通过打手语与孩子们进行简单的交流。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跳律动操,画画,投篮,折纸,编绳,捏橡皮泥等。
图为志愿者扮演可爱的卡通人物
志愿者用荧光棒拼成圆圈,让孩子们把圆圈从身体一端传到另一端,锻炼孩子的身体灵活性;孩子们在气球上画简单的表情,抽象的动物人物肖像等,并把自己画好的气球送给志愿者;志愿者以投球竞技的方式奖励孩子荧光棒,橡皮泥,启发孩子要靠自己努力赢取礼品。
图为聋哑班孩子和志愿者
课间操时段孩子们认真地告诉志愿者应该站在哪里做操,应该怎样做操,志愿者和孩子们俨然变成了一个大班集体,整个操场回荡着轻快的音乐和爽朗的笑声,久久不散。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在做操
最后一节课大家的热情也达到了高潮,孩子们兴高采烈,积极配合着志愿者准备的活动,但也难免出现意外情况,孩子突然跑出教室,女生突然哭泣起来。尽管场面比较失控,但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快恢复正常。
11:50分,随着铃声响起,本次大邑特教班活动正式落下帷幕。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合影
有一群人,无法用耳朵去听自然赋予这个世界的旋律,无法用语言诉说眼前的美;有一群人,眼神黯淡,声音浑浊,行为笨拙,你看不到他们的未来,或者不忍心去想象他们的未来。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迷失了方向。但他们的笑,仍然明净,是清晨初升太阳洒下的一缕温热的阳光,让人心疼,不忍,想要去守望。
其实他们并不孤独,因为有我们陪他们度过。
四川大学馨心社
2015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