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漫画传递禁烟理念
唐仲英爱心社日前举行手绘禁烟漫画大赛,参赛者现场创作,手工绘画。优秀作品部分赠给学校附近的商店,并希望店主将画留在店中,用作宣传,另一部分则邮寄给了社员的亲戚朋友。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014年1月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姚宏文介绍:“我国吸烟者超过3亿人,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达到28.1%,吸烟每年在我国导致100万人死亡。”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香烟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中至少含有2000余种有害成分,能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
(姜海婷)
唐仲英爱心社推出“禁烟真人漫”
吸烟者手握巨长香烟,如痴如醉地抽着,画面三是未来的自己变成叼着烟的骷髅,这才决定从此洗心革面、戒烟“从良”……南京医科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的“禁烟真人漫”作品日前在校内热传。
“真人漫”由四五张照片组成,讲述宣传禁烟的故事。开头那组真人漫让人印象深刻,负责人张晗婕同学告诉记者这是她和张远尚同学共同的创意,一开始只想拍一张宣传禁烟的照片,后来发现关于这一张照片如何拍大家有很多想法,干脆决定把不同的想法串成一个故事,拍一组照片。这便是禁烟真人漫活动想法的来源。
提到那个烟卷,张晗婕透露烟卷的褐色部分是用她的病理实验书做的道具,还利用解剖课的骨架做“模特”。
另一份作品,更是请到校内著名小店“湾仔岛”的小宝宝主演、校外水果店老板客串,演绎父亲抽烟、孩子模仿、母亲制止的故事,拍照同学表示最难的部分是要让小宝宝集中注意力看镜头,只能拿烟盒逗他,吸引他的注意力。
活动负责人张晗婕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征集更多的真人漫画,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将作为禁烟宣传照,在校内展示。真人漫的宣传警戒图更直观有感染力,另一方面由于爱心社有较多支教、志愿服务,征集到的作品可以作为支教时的授课材料,向同学们讲解禁烟知识的时候会更加生动形象有趣。
陆佳玲/文 张晗婕 姜海婷/图
“爸爸别抽了”我校学生就青少年家庭控烟展开调查
世界无烟日即将到来,南京医科大学唐仲英爱心社的同学们日前开展一项调查,对青少年及其家长分别进行问卷。他们前往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高级中学、秦淮中学、南京市第一中学等7所高中,研究“青少年在家庭控烟中的作用”。本次调查样本量1500,有效问卷1487份,受调查家庭中,72.51%为有吸烟者。
爸爸们的烟瘾难根除仅2.1%戒成
面对家人吸烟,予以劝戒的同学62.74%,然而劝戒成功率极低,仅2.1%吸烟家长实现彻底戒烟。
“尝试过戒,不成功”的爸爸占到了52%,“根本不考虑戒烟”的比例不小,46.2%。在2.1%的戒烟成功的爸爸中间,65%是为了家人孩子的健康,42%是为了自己的健康。
吸烟容易,戒烟不易,且抽且躲避。孩子的话,70%的吸烟爸爸是听进去了,并采取了行动———“尝试开始戒烟”这一措施的有53.8%,不过因为是多选调查,分别有75%和82%的爸爸只是采取了“减少吸烟量”和“不再孩子面前吸”的“改良措施”。
62.9%的爸爸们在吸烟时还是会特意避开孩子,多在阳台和卫生间关上门吸烟,在家里客厅、房间是坚决不吸的,但也有24%的爸爸表示不会避开。
爸爸担心孩子会学样,但又难戒
访谈过程中,有一家长咬牙切齿地说:“特别痛恨那个递给我第一支烟的大学舍友。那个时候觉得吸烟是帅气,用现在的词叫土豪。少不经事啊,那时候对烟草危害不了解。
南医大唐仲英爱心社指导老师刘金祥认为:“在青少年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早期阶段,传达‘不吸烟是绅士、淑女的表现。’做到‘早预防’,是相当重要的。”在青少年没有患烟草依赖性疾病,甚至没有接触烟草之前,便对之进行健康教育和干预,从长远来看,这是逐步遏制烟草在中国蔓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让人欣慰的是,目前的烟草健康危害知晓率较高,为87.26%。本次调查中,95.2%的家长知道 “二手烟”有害健康。
“在您还没吸烟之前,如果您知道二手烟有千分之一的几率让您的家人得肺癌,您还会选择吸烟吗?”68%的人表示肯定不会。
而且,爸爸们虽然吸烟,仍有42.8%的吸烟爸爸担心自己吸烟会导致孩子也“有样学样”,不过,没心没肺的爸爸也大有人在,42.5%的吸烟爸爸表示“不担心”,14.7%的爸爸“没考虑过”,这个数字让人担忧。
课题项目指导老师、南医大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健康教育学系陆慧说:“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处所,它的环境氛围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的行为和习惯对孩子能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如果经常在家里吞云吐雾,不但会使家庭成员被动吸烟,受到危害,而且可能会对孩子产生吸烟很酷、很有男子汉味道等‘吸烟有好处’的误导。因此,家庭禁烟对孩子的成长具有现实意义。”
看来,吸烟对自己和家人健康的危害,爸爸们不是没有意识,只是认识不深刻,从“知信行”模式分析,大部分人还是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并无切肤之痛。
孩子比爸爸懂事
相比“顽固”的爸爸,调查显示孩子们要“懂事”得多。比如,61%的爸爸觉得戒烟不易,但是有76%的孩子知道戒烟不易,可见孩子比爸爸能够理解戒烟之难。
不少中学生说,“知道爸爸工作压力大,用吸烟缓解压力,也不忍心看着爸爸受苦,家中还是有规定的地方或时间段可以吸烟。”
王同学的父亲烟瘾大,一次王同学上呼吸道感染,一闻烟味就咳嗽,父亲咬咬牙将烟全部都收了起来,在卫生间都不吸烟了,“可是,有天晚上,他一脸悲伤,坐在沙发上叹息,手里拿着一支没有点燃的烟,反复地闻着,看得我心里很难受,就对他说,‘爸爸,你吸支烟吧!’”“爸爸一听,就把藏在裤口袋里的一包烟全部扔进了垃圾箱。”
有93%的子女认为自己有责任劝告家人远离烟草,86%介意家人吸烟,65%的孩子愿意帮助爸爸参加戒烟讲座,91%的孩子劝过家人不要吸烟。但是,到了家长那儿,仅82.9%的爸爸们回忆起来了,有劝过,还有近10%应该大约是没有听到吧。孩子“劝戒”最主打的理由依次排序为:不喜欢您吸烟的样子、对健康有害、影响家人健康、味道难闻、浪费钱。
调查人员说,其实问卷的最后一题多少能“点醒”部分吸烟爸爸:如果答应孩子戒烟可以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您愿意和孩子配合吗?87%的爸爸选择的是“愿意”。唐仲英基金会执行董事徐小春评价道:“控烟工作的关键人群是儿童青少年,要教育他们杜绝第一支烟。家庭是目前我国戒烟控烟的关键场所,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关键平台。”受调查的中学生很愿意通过携带宣传单或纸质材料回家向家人宣传烟草的危害,而其父母也表示愿意努力去配合自家孩子,争取做到“无烟家庭”。
(姜海婷 蔡心轶)
谈谈禁烟那些事儿
主持人姜海婷:“或踌躇满志之时,或心情舒畅之刻,点上一颗香烟,忘却一切,沉醉于飘飘欲仙的烟雾之中。可是,烟雾在家中萦绕,心意平静,毒害未了。”世界无烟日即将到来,我校唐仲英爱心社组织同学们“谈谈禁烟那些事儿”———父辈们吸烟吗?你和家里人多次劝阻过吗?老烟枪们戒烟成功过吗?家庭“禁烟保卫战”有哪些爱恨情仇?且听南医学子讲述禁烟故事!
刘海玲:高二时,大伯住院,肺癌。第一次与垂危的生命这么近距离的接触,既畏惧又困惑。
小时候,爸爸常说:“你大伯伯又挨大伯母训咯,他晚上睡觉偷偷抽烟,一不小心把枕头烧了个大洞。”那时我只觉得好玩。这回在病房再见大伯伯的时候,发现他消瘦的厉害,两个姐姐也因为日夜守候而面色憔悴,大伯母也红了双眼。
回到学校,闻到朋友身上的烟草味,很生气,便拽住他说:你知道我伯伯患肺癌了吗?他笑说:“反正你以后是医生呢,我不怕!”我很无语,最后只丢了一句:“还是少抽一点吧,我害怕我会多送你一程。”
只记得他总说的———难过的时候来一根,寂寞的时候来一根,愤怒的时候来一根,开心的时候再来一根,一天就这样愉快的过去了。每次想到这心里就隐隐作痛,难道我朋友的青春就真的葬送在烟海之中吗?
陆钱能:我爸爸在家里是要吸烟的,和妈妈一起抵制爸爸在卧室吸烟是高中以后的事,原来好像没那么强的抵制心理,随着对吸烟和二手烟的危害了解的越来越多,对吸烟也越来越反感,甚至在老师办公室里问题目,如果有老师吸烟,也会表现出很讨厌的样子,老师的话,对自身形象还是挺重视的,不仅很少在公共场所吸,而且感觉吸的次数也不多。
但我爸爸想吸就吸,随时随地,在其他地方也就算了,一次爸爸又在卧室里吸烟,晚上做完作业上楼睡觉已然疲惫,打开门又烟雾缭绕,顿时怒从心底起,“不要在卧室里吸了!要吸出去吸!”爸爸被我这突如其来的架势弄的楞了一下,“就是,”妈妈也在旁协助“臭死了”爸爸终于在我们强势的围攻下灰溜溜地出去了。
从那以后爸爸几乎不再在卧室吸烟了,但是感觉离戒烟的路还有很长,毕竟吸了20几年了,对烟的依赖性和习惯性不是一句“吸烟有害健康”就能够断掉的,但当我们把目光放到新一代的年轻人身上,我们会欣喜地看到禁烟的种子已经深深埋在了他们心里,我们定会拥有一个无烟的未来。
左海玲:父亲烟龄快接近30年了,在他20出头跟着师傅走南闯北地做木匠活的时候就开始吸烟,我想那时候的他就像有几分血气方刚,桀骜不驯的江湖侠客,带有叼上一根烟,万事皆浮云的种种潇洒。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会在独自干活的时候,家里生意不好的时候,我与哥哥拿着排名不理想的成绩单给他签字的时候都会叼上一根烟,透过缭绕的烟雾父亲的眼已眯成一条缝,没有太多的话就这样静静地抽着烟与自己的思想交流着。后来我和哥哥都远离了家乡到南京上大学,每次通电话我们都会让他少抽点烟,为他自己也母亲的身体着想,他总会随口答应着就像答应不会再多吃糖的孩子。
为抵制父亲吸烟全家曾在卧室和厨房家里设立吸烟禁区,可老爸还是会趁没人的时候吸上一两根,一解烟瘾。也试过一些宣传教育,给他看肺癌患者的肺切片,告诉他烟中的有害成分、吸烟能导致的疾病,任凭我们说得多么可怕,父亲就是戒不了。随着年岁渐增,现在父亲会在家人的要求下定期体检,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就是血压有点高,医生知道他有吸烟史后立即让他戒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父亲竟然听话了,以前饭后一根烟,快活上天的他慢慢减少了吸烟量,烟瘾犯了就嚼口香糖代替,这让全家很欣慰。
不可否认烟曾经比我和哥哥给父亲带来了更多的“安全感”,但现在父亲需要更实在的安全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