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早晨,天空虽然有些灰蒙,但前一天下午的大雨浇灭了多日的炎热,雨后的清晨透着沁人心脾的凉爽。唐社的成员们已经整装待发,等待着一段熟悉而又不一样的旅程。
正心搏毅,追梦楼观——楼观台九年制学校
楼观台九年制学校爱心小分队是三所学校中第一支抵达的队伍,十八人的小队,准备了十八份不同的方式来展示这次暑假之行。
第一天:初到达,在介绍完暑期手拉手活动的基本流程之后,下午的课堂正式开始,两个班级的小队成员们,分别向孩子们介绍了自己。各个班级的班主任,分别向孩子们传达此次楼观之行的主旨:发现自己,认识自己,选择遇见最好的自己。此次糖果们还带来一个特殊的活动——微爱图书角。旨在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糖果们还精心准备了心愿树活动-青春是棵小小的树,里面装满了孩子们大大的梦想。小小的心愿树上挂满了“追梦班”的心愿与梦想。“我想和父母拍一张合照”、“我想收获更多的友谊”、“我想考上一所好的高中”……
第二天:和着孩子们的欢呼——他们有了新的名字: 追梦一班、搏毅二班。
“五岳中的中岳是指哪一座山?”考验阅读扩展面的知识竞赛正在追梦一班激烈地展开,“嵩山!”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喊出了正确答案。在经历了三轮的比拼之后,“巅峰”组战胜了“随便”组、“王者”组、“心轨”组,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拿到战利品时孩子们脸上全是满足。词语听写大会为昏昏欲睡的下午增添了清醒。晚自习的选修课上,抱着吉他轻轻抚唱的志愿者,带领着孩子们一起体会鲜活灵动的音乐。而韩语课上的孩子们,咿咿呀呀如同新生的婴孩,在笑声与认真中度过这一节新奇的课堂。
第三天,下午两点,“奔跑吧,楼观!”趣味运动会在志愿者刘潇涵的精心策划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两个班共分为9个小组,每个组在志愿者们的带领下开启了楼观台校园“寻宝之旅”。此次趣味运动会共分为三项,第一项是“校园寻宝”,小小的唐社社贴此时是孩子们眼中最珍贵的宝物;第二项是“抽签减时”,完成任务卡上的任务后就能够根据抽签的情况减少每组的游戏时间啦!第三项是集体项目,“企鹅漫步”、“沙包掷准”、“指压板接力”,阵阵欢声笑语。
第四天,精彩的各类课程让人兴趣盎然;社员王天语的古代饮食,给孩子们带来了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社员孙佳星妙趣横生的语文课、志愿者夏小丹的名著导读课,志愿者任昱勃给孩子们看了关于海昏候墓的挖掘视频;凭借着吉他技能成为孩子们新晋男神的志愿者苏谋,从自己的家乡讲起,一路延伸到秦皇汉武。志愿者牟俊杰结合自己的专业给孩子们普及了考古知识;志愿者李翔宇带来了“大地之歌”,伴着时而悠扬时而跌宕的音乐,孩子们领略了唐诗的风采,见证了宋词的魅力;志愿者刘潇涵给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数学课;社员孙佳星举办的知识竞赛中,孩子们积极踊跃答题。全班分为四队角逐冠军,很是激烈。
第六天,两天多紧张而细致的准备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在或炫酷或优雅的走秀中,准备了五天的音乐会终于呈现在孩子们眼前。
第七天,最后一个清晨里微风中充满了淡淡的离别愁绪,天色渐渐明亮起来,空气中有树木生长的芳香,抬头可见的南山在晨曦中变换着或深或浅的光线,校门口聚集着接学生回家的家长,距离分别的时间愈来愈近。一大早,志愿者们就来到了教室,准备送走最后一批离校的学生。前夜告别会上忘不了每个人的心语和泛红的眼眶,忘不了等候在校门口负责离校登记的身影,忘不了黑夜中闪耀着的荧光棒和动听的歌谣……
钟灵育英,桃李飘香——育英中学
第一天:宿舍整理完成后,老师带领我们前往食堂就餐,生活老师为我们准备了美味的面条大餐。接下来,学校董事会老师和蒋校长与我们开展了会议,说明了他们的要求和任务,然后各个班志愿者开会对明天的课程进行安排。
晚自习时,各班进行了见面会。其中的气氛最为活跃,中班则多了一分严肃,大班的孩子们则更加沉稳。
第二天:从懒洋洋的午觉中醒来,大班的同学们接收一堂新鲜的化学课。老师生动的讲解开启了他们对化学的趣味,为下学期新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课程的最后以一个炫酷的视频结尾,美丽又奇妙的化学反应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大班同学举行了一场运动会,同学们兴奋不已。晚自习各班也是各有特色:有的班准备了文艺传统的手工课,让同学们感受我过传统艺术的美妙;有的班级一起齐唱班歌,气氛好不活跃;有的展开“性教育”知识普及,让大家不再对它感到害怕,能正确地认识、学习。
第三天:中班、大班的趣味运动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三人两足”、“排球投准”、“盛水接力”、“排球垫球”、“夹球接力”、“跳绳比赛”和“传呼啦圈”。社员阮李波天文课上精致的PPT动画、条理清晰的思路,更是让孩子们崇拜不已。中班则开展了美术课,向孩子们介绍了彩铅的用法。
第四天,在凉风习习中被温柔地唤醒,育英的清晨被蝉鸣鸟语轻轻环抱。志愿者祖岳的课堂用《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部国民历史普及漫画将孩子们带入历史的世界;社员于玉振讲国学,更像是在谈笑风生,如春风化雨的瑰丽。志愿者钟彩杏的课堂充斥着一种活力而洒脱的趣味,她讲述“思维快与慢”;她谈“克服惰性”;能文能武的吴英林今天上起了历史课,将孩子们的目光落在大漠边塞;志愿者崔梦洁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将孩子们的视线映在了清寂的月球上。中班的知识竞赛在下午如火如荼地进行,知识考察的范围很广,同学们纷纷变身小科学家,小历史家。
大班还开展了趣味活动:“是真的吗?”,通过视频解说,现场演示等方式对一些生活中流传的说法去伪存真并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天气转好,于户外开设的兴趣班也正式开课。
第五天:允中文教院提供的国乐启蒙资料让孩子们度过了愉悦的早读时光。中班筹备已久的辩论赛终于在今天下午拉开帷幕,开始还有些拘谨的辩手们随着比赛的进行愈发畅所欲言。活动丰富的大班今天又举办了听歌识曲活动,当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从音响里飘散出来,空气中开始氤氲青春的气息。
第六天,六天如镜花水月般逝去,一切都初初开始不愿结束。许多人在笑脸下埋藏哭泣,告诉自己还有明天。 在大班的考场上,才突然惊觉面前是一群有着冗繁学业的初中生,平日里活泼好动的性子在考场上全然不见,只是埋头认真答题。有些愧疚,也有些感动,愧疚于不能带给他们更多,感动于他们的宽容与善良。
欧建东老师来探望大家并为大家带了解暑神器——西瓜,以及冰冰凉凉的酸奶,一时间会议室的温度骤降。
第七天
岁月之间,思念如卷
一阵微风吹过
吹散了这个夏季
时间的车轮转得飞快
如今我们已然分离
假如有幸在你们生命里留下斑驳的色彩
请记住它的温度
眼中有你们的笑、你们的泪
你们的莽撞、你们的温柔
闭上眼就开始思念
睁开眼就开始期待明天
期待再一次的相见
风过骆峪笑听雨——骆峪九年制学校
第一天:老师带领志愿者们参观了校园环境,崭新的塑胶跑道、活动器材丰富的少年宫,无一不彰显出骆峪中学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的美好愿景。随后志愿者们逐次进入教室,对自己随后几天的课程内容安排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也通过与孩子们简单的接触了解了他们对本次暑期手拉手的期待和向往。在简单的调整之后,内容丰富、趣味多多的课堂教学就开始了。
经验丰富的孟蕊学姐首先为同学们讲授了美学的相关知识。翁士珺和巫丹两位广西同学,则将自己的家乡文化浓缩成灵活生动的表演,通过视频简介、图片讲述、现场互动多种形式与同学们拉近距离,一同体验少数民族的别样风情。
第二天:志愿者们根据孩子们的年级差异,将已学内容与课外拓展相结合,分别开展了以语文、英语为主题的早读培养。古文经典,英语经典,书声琅琅,更显青春年少,风华正茂;英文拓展,回归翻译经典,修于内,显于外。社员张晨曦与志愿者刘岩松分别带领两个班的学生走进物理世界,通过分享物理趣事,解读生活中的物理调动学生们对于物理学习的积极性。社员孟蕊特意为孩子们安排了诗歌解读课程。通过对舒婷《致橡树》一诗的通读与挖掘,帮助孩子们在现代诗歌的朦胧美中提炼积极向上、正确健康的爱情观。
第三天:杜安堂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题为“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历史课,带领孩子们领略三皇五帝的风采一睹大秦帝国的恢弘:志愿者雷骄阳根据山间天象的这一特点为孩子们安排了一堂“看云识天气”的地理课。除了延续以往的地理知识解读,他还就近日周至地区的多变天气进行了大气分析,剥茧抽丝,引人入胜。
“人的大脑可以控制你说的内容但是却控制不住脸部的表情”,这句话来自社员姜筱瑾的课堂——微表情心理学,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做着不同的面部表情,探索心理学的奥秘,在生活的枝节找寻心理学。
今天最为激动和振奋的一节课当属知识竞赛。紧张激烈的较量,让孩子们不得不提起一百二十分的精神来应对各种问题。猜成语、说反话……充满着趣味的竞赛让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孩子们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在这场比赛中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游戏中孩子们也不断的汲取到新的知识。
第四天: 翘首以盼,第四天,我们迎来了专属骆峪的趣味运动会。猜字谜、呼啦圈、趣味知识问答、超级大脑……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紧张和刺激。
上午畅快的挥洒了汗水,下午的精彩延续。下午的讲台上,志愿者们依旧用激情昂扬的言语为孩子们带来有趣的知识:知识竞赛、天文课、秦岭七十二峪……。
第五天:经过这么多天,孩子更喜欢叫我们哥哥姐姐,下课后也都喜欢围在我们身边嬉戏打闹,时不时的还会问问我们大学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和清澈的眼眸,我们总会不自主的关心起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想要更加了解他们一些。
距离16日早上的文艺汇演还有2天,孩子们的节目已见雏形:《青春修炼手册》的靓丽歌舞表演、男低音小将马亮同学带来的歌曲《男人花》让人眼前一亮、孩子们自编自导的小品《今天明天》更是具有深刻寓意……女孩子们清丽的嗓音婉转绕耳,男孩子们的舞蹈帅气炫酷,已等不及那天的来临,又害怕离别匆匆。
第六天: 雨后的正午总是显得格外燥热,近约十时,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指导老师欧建东与社长李博阳一同来到骆峪九年制学校探望本次暑期手拉手团队,欧老师在进行课堂观摩的同时,针对我们近期汇报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并给予了一些指导性意见。
第七天:我们一行人拖着音响,抱着刚刚填好字的节目单,采颉了足以满怀的气球,一遍又一遍地确认伴奏音乐,夹着给家长特意准备的一带茶叶,抱着刚刚切好的一小盆西瓜,悄悄按下快门,默默合上双手,祈祷我们能够拥有足够好的记忆,就算多年以后,还能记得自己此时的样子。
2016年7月16日下午,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暑期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这个夏天的故事已经结束了,未来的道路要靠你们自己走了,但你永远是我们的学生,我们会因你而自豪……”这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瞬间。期待下一次相遇!
西北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