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的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独行;在公益的路上,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在南京凛冽的冬日里,在南京地铁站的不断辗转之间,作为复旦公共卫生学院的一名医学生,我同自己的小伙伴们一起与南京三校的同学在朱妈妈的指导下开始了这次属于医学生的交流会。与会的同学不仅有很多临床专业的,也有预防医学专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此外还有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同学。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或许是不同的专业,但是我们都属于唐仲英基金会的大家庭,我们都为着做公益这一目标而团结互助、交流完善,为基金会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辗转于三校之间、辗转于地铁站之间让大家略感疲惫,但与会的热情和大家相处的融洽早已把倦意赶走,剩下的则是我们交流中的欢乐与收获。
回首过去的这个周末,我看到了南京三校的美丽景色,看到了同学们勤奋学习的场景,更看到了他们对于做公益的决心、作为一名医学生的坚持以及对唐氏大家庭的热爱。在周六的讨论交流中,我们谈到了关于日益严峻的医患关系问题,
在总结了大家的发言后,我个人有了以下一些感受:
首先,为什么会听到越来越多的医疗纠纷事件,我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医生和患者双方处理不当;二是政府在机制上的调控能力并没有到位,还有就是越来越多的媒体进行传播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得出了几点解决措施:首先,我们可以像中山医院做的一样,对医护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有备无患,以加强其自卫防身的技能,至少能减少像温岭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生被杀的悲剧。然后要保证做到双管齐下,一方面对患者进行思想宣传,让他们了解到医生的辛苦与不易,了解医生这一职业,从内心在做到对医生的尊敬;另一方面是加强医生的人文素养与关怀,改善机械化的就医模式,使患者感受到医生的亲切与温暖,进而促进医患紧张的改善。再者,政府制定相关的医疗政策,加大医疗体制的改善,维护医生的相关权利,并加大引导医学专业人员去往医疗较滞后地区发展的力度,达到个人发展与地区发展的结合,也能很好改善像北上广这些发达地区就医难、资源紧的局面。前面几点说起来可能太大,听起来有些虚幻,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而作为医学生的我们能够做到的就是现在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医学生,以后努力做一名优秀的医生,多传播医者的正能量,就像朱妈妈给我们讲的故事里总有那些从未有过医患纠纷的医生,我们能对自己严格要求,让媒体能够把医生的美德、医生的努力与辛苦向外界传达,使人们真正认识医生这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
而对于医学生公益活动的讨论,我也收获颇丰。近十个医学院校,各自的公益项目既哟相似之处,又都闪烁着其独有的特点。对于医学生学习任务重,还要抽出时间来做公益,怎么解决这个时间的问题,东南大学的同学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就是把志愿活动融入医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我们不需要地铁志愿者这样的活动,而可以代之以导医、义诊和临终关怀这些与医学生戚戚相关的项目,更可以将医学老师的科研项目与社区公益结合起来。有的志愿者只是为了获得志愿者证明才来参加活动,那怎样才能保持队伍的纯洁,保持活动的高效呢?浙大同学的分组筛选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有些活动学生来参加可能不够专业,收到外界质疑时应该怎么办?讨论出的结果是请来老师或经验丰富的老志愿者来坐镇。公益事业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我们并不会因为困难而停滞不前,相反,有了问题才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对于别人来说,一个普通的周末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平凡而且值得纪念的周末,因为我们不仅认识了更多的朋友,也一起展望了未来。作为唐氏大家庭的一员,我们做公益的决心将坚定不移;作为一名医学生,我们对医疗行业的执着也将会矢志不渝!我们这些唐氏医学生,正走在公益的路上!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李赞供稿
杨君仪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