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南京已然有些寒冷,似乎还没来得及欣赏秋之落叶,而掐指一算,距离上次五月份的唐仲英基金会医学生交流会,已经快半年光景。虽然气温低,阳光却刚刚好,长三角八所高校的爱心社成员代表齐聚南京,在2013年11月16日和17日两天共度了充实的双休日,一起分享感想与成就,一起探讨挑战与不足,思维碰撞的火花点亮了交流会,而每个与会者的全身心投入都成为日后美好的回忆。
16日中午长三角地区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七校爱心社代表先后汇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拍照留念过后于行政楼315会议室开始了本次交流会。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爱心社孟亚平指导老师简单开场介绍后,由社长怀蒙致欢迎词,热烈欢迎了与会的唐仲英基金会指导老师以及其他各高校爱心社代表,随后表明了本次交流会是非正式会议,希望大家既能有轻松愉快的交流,也能有深层的讨论结果。
在随后的各高校展示视频中,或创新或经典的公益活动让大家都有所获益,为了活跃现场气氛开展了猜药谜送香囊的互动游戏,相互熟悉过后八校分为A、B、C、D四组开始相互交流本次议题,在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下,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每个人都愿意畅谈自己的观点,想法、方案与感悟都层出不穷。与会的朱勤老师与吴瑞林老师在大家热烈讨论过后,先后发言,让作为医学生的我们对公益、学习和个人发展又有了新的、深层的领悟。
但由于时间限制,交流成果暂且不在当日下午汇报,紧接着便是“朝阳模拟医院、体验中医特色”的环节,在享受了推拿与美容过后,大家对本次的南京中医药学大学之旅更是赞不绝口。
17日上午八校同学在东南大学小丁分社同学的引领下到东南大学礼堂开始第二日的交流会,首先是有关第一日所讨论的问题的总结,分别由浙江大学的四位同学汇报,成果如下:
(一)医学生应如何做好公益活动?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及创新?
通过筛选优秀志愿者、选举能力强的组织者、总结好错误等方式能将公益活动开展得更好;
面对志愿者目的不纯问题,可以通过将志愿者不断分组来筛选好坏;面对受质疑问题,可以让老师或年长者参与带队,或者使活动与科研结合;面对活动选择范围问题,认为医学生应尽力让公益活动与医学相关,例如东南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爱心社所做的向老人宣传捐献遗体的活动;面对志愿者扎堆问题,可以通过创新活动来解决,例如最近南京大学爱心社举办的薪火创意策划大赛。
(二)结合目前医疗发展现状,谈谈对公共卫生预防医学领域的看法。
如今医疗体质有诸多问题导致发展现状存在如——体检时间间隔过长、体检人群偏老年化、重治疗轻预防等问题,B组讨论结果为公共卫生预防应该公益化、主动化,且让主要参与人群成为医学生,这样既会使医学生自己在遇到问题时独立与提前解决,也会使体检频率间隔更快更短从而让预防效果更好。此外,也提出了语言通俗化和弘扬中医的建议。
(三)对于日益严峻的医患关系,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相关行业人员该采取什么措施?从医学生角度考虑,该怎么做,20年以后又该如何行医?对医事管理有何见解?
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相关行业人员应坚持不断学习与提高自身人文素养,面对医疗体制与负面偏见问题作出了窄瓶口卡住鸡蛋的生动比喻,同时提出了这些方案:1.科技经济的进步带动慢慢改革;2.法律增加或更改使医疗体制更合情合理;3.医学生拓宽自己的从业渠道。
二十年后如何行医依旧提出了人文素质应该增强的观点。而医疗管理方面,认为可以增加宣传平台,让病人对自身疾病有更多了解;更改转诊制度,使患者看病更简便;网上群阅病历,减少误诊。
(四)对现在的医学教育有哪些思考,个人发展规划如何?
D组认为现在的医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1.学制很杂乱,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都有;2.中西方差别很大,国外一些国家的医学教育前四年本科教育无医学内容;3.临床时间较少;4.医学教材存在错误,不及国外教材更能让人理解学习。
在个人规划方面,大家的专业不尽相同,每个人的规划也不一样,而最主要的便是是否继续从医这个选择,这一条又长又神圣的路。
在总结汇报过后,第五个议题“如何加强各高校间唐仲英爱心社交流与合作?(针对医学生,结合唐仲英基金会毕业生联谊会医学行业协会)”又引发了大家一阵热烈讨论。
在合作方面,认为应加强各校之间的项目合作与想法交流,比如南京地区的爱心雨伞、爱心书屋活动都有各校之间的合办,也如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复旦大学的临终关怀项目。此外,扩大宣传也有利于大家相互合作。
在交流方面,除了每年的交流会,认为也可以网上不定期交流,或者开创一个论坛,定期管理交流。
随着议题交流的圆满结束,各高校同学也从东南大学前往南京医科大学,在亲水广场合影留念后大家参观了南京医科大学的校史馆与博爱楼医学伦理馆,深受感触。
至此,本次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主办的唐仲英基金会长三角医学生交流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八所医学院校通过五个议题在相互讨论交流中都获益匪浅,也在朱勤老师谆谆话语的影响下感动感悟。但南京之行,且行且思,我们都明白这将是不尽的省略号:行医之路慢慢,唯有坚持提高技与德,才能不愧对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公益之路漫漫,唯有将爱不断践行,才能使生命更为充实与有意义。
南京中医药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供稿
201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