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的雨花台之行——南京大学天健社民艺进校园活动

民艺进校园活动一直是天健社富有特色,饱受好评的志愿活动,经过几个星期的培训,志愿者们都熟练地掌握了民艺的知识和技艺,因此民艺进校园的活动也如期顺利展开。20016年5月6日下午一点半,剪纸志愿者在负责人杨沅榛的带领下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出发,来到了位于雨花台区的雨花台中学,展开民艺剪纸的教授。

志愿者们来到事先联系好的班级,同学们都满怀期待地等待着接下来的剪纸技艺的教学,并为志愿者送上欢迎的掌声。志愿者们按照提前分配好的工作流程,开始了民艺的教学活动。

首先,负责人杨沅榛同学进行剪纸知识与历史的介绍以及本次活动的基本情况,她活泼,轻快,不失幽默的介绍,引起了同学们对剪纸技艺的强烈兴趣,同学们都感受到了传统剪纸的精巧和美妙,希望自己也能剪出精美的剪纸。

接下来的剪纸实践教学,分为囍字和拉花两个较为简单的技艺教学,简单而又易上手,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囍字教学由陈慕玲同学负责,拉花教学由钟涵蕾同学负责,志愿者老师们都一步一步详细地为同学们进行教学,并在黑板上画出简易的图形,便于同学们的理解。之后也走下讲台,近距离地对同学们进行指导。同学们专注于自己手中的剪纸,都希望剪出漂亮的囍字与拉花。

时间总是流逝的很快,转眼间本次的教学活动就要结束了,同学们都收获满满,为了让本次的教学圆满结束,同学们都自信地高举起自己的剪纸成果,与志愿者老师们合影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南京大学天健社供稿

五月如火,创意似风——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仲英爱心社舒城南岗中心校DFC活动

5月7日的清晨,科大唐社的十名志愿者在基金会指导老师宣老师、学工处夏老师以及社长吕文立的带领下,早早的在东区西门集合,前往舒城南岗中心校开展“手拉手活动”。此次“舒城手拉手活动”以DFC为启发,为那里的孩子们带来一次简短的半日DFC。此次活动旨在增进科大唐社与舒城之间的关系,宣扬DFC“Yes, I can”的理念,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唐社的温暖。

早晨七点钟,由学工处夏老师为志愿者们安排的大巴已早早地在西门等候,大家尽管饱含困意,却因憧憬着舒城的志愿活动,都显得十分兴奋。

到达舒城南岗中心校后,南岗中心校的陶老师等校领导和老师迎接宣老师、夏老师以及志愿者们的到来并表达了谢意。然后,志愿者们便在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开始了DFC活动。

首先,社长吕文立同学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为孩子们做了简单的活动介绍,并将志愿者和孩子们分成了4个小组。接下来,孩子们开始一起制作队旗。孩子们各抒己见,展现出非凡的创造力和艺术感。但正如所有第一次参加DFC的孩子们一样,他们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志愿者们循循善诱,协调分工,鼓励每一个孩子在队旗上填上自己的元素。孩子们自豪地介绍队旗上属于自己的元素,介绍自己的元素为团队带来的意义,这个时候,孩子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默契的团队了。

9:10左右,做完队旗,迎来了DFC第一个阶段,FEEL。这个阶段鼓励孩子们尽可能多地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困扰,提出自己身边的一些问题。FEEL旨在唤醒孩子们改变世界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对于身边的问题,我们不应该逆来顺受,也不应该轻视它们,而要敢于把问题提出来。热热闹闹的讨论就这样开始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问题数目相当可观。

9:40左右,孩子们开始分享自己发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接下来,在孩子们的期待中,第二阶段–IMAGINE开始了。这个阶段旨在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孩子们需要在这个阶段里选出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想出切实合理的解决方案,制定出时间表。一起制定方案,一起商讨实施过程,无疑能让孩子们更加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孩子们一起筛选着适合自己去解决的问题,商讨着可能的解决方法,逐一陈列,择优选取。孩子们也一起制定着具体解决方案和备案,列出细细的时间表,多角度思考,细致分工。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孩子们就出色地完成了IMAGINE内的任务。

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这次DFC活动只为孩子们设计了FEEL和IMAGINE两个阶段,具体的DO和SHARE则留给了孩子们自己去完成,为了引导孩子们,志愿者们留下了联系方式,以便将来的行动与分享。尽管是这是一次简短的DFC,但孩子们的变化已经很大,收获了自信,收获了开朗,收获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那份属于DFC的无所畏惧–YES I CAN!

12点左右,宣老师、夏老师、南岗中心校的相关领导及老师、科大唐社志愿者和南岗中心校参加活动的学生们一起合影留念,记录下了这一珍贵的一刻。志愿者们用餐完毕后,乘坐大巴返回科大。至此,舒城南岗中心校DFC活动圆满落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供稿

2016重庆大学唐仲英德育奖学金面试圆满落幕

2016年5月6日下午18:00,重庆大学唐仲英爱心协会在DH1820、协会办公室举行了唐仲英德育奖学金的面试。一共有45名学生参加了面试,担任面试评委的有唐仲英爱心协会的负责老师曾妈妈以及会长龚宇、副会长王书钰等协会主要负责人。

唐仲英德育奖学金是唐仲英基金会在中国最早开展的资助项目之一,也是国内首度以“德育”命名的奖学金。唐仲英先生认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人才,不仅要学有所成,更要学会做人,懂得“得诸社会,还诸社会”。故而唐仲英德育奖学金从设立之初便拥有其独特的理念,在选拔获奖学生时,强调“德育”标准为先,要求获奖学生有爱心、有诚信、有志向、有知识,更要尽己所能去“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从而增强民族责任感和社会责任心。

面试采取单独面试的形式,过程中,申请者们结合所参加的协会公益活动、平时学习成绩、家庭贫困情况等做相应的自我介绍,评委老师们会综合学生提交的纸质材料和学生们的现场口述情况向申请者提出适当的问题并要求作答。期间,评委们温和的话语和认真的态度也让面试者们紧张心情得到放松,使面试气氛更加融洽。

(曾妈妈等面试官与面试者的沟通交流)

(面试官认真地对面试者的情况做记录)

唐仲英德育奖学金面试整个过程大约持续3小时,最后于晚上20:40圆满落幕。

周珉瑞同学说:“参加了唐仲英爱心协会的奖学金面试,我有着同其他各类面试不同的感触,不同于一对一的问话,大家面对面坐着如同拉家常。当我走进面试的办公室后,看见面试官们温和的笑容,紧张的情绪顿时烟消云散,曾妈妈和书钰学姐带着暖融融的笑容亲切地询问着我的情况。不知不觉中,我的面试在一片轻松里结束了,结束了这场融洽与长辈间的谈话”。王勇同学也在面试结束后感慨说:“其实,这次面试很简单,简单的问题,简单的想法,简单的表述。最后是否评奖,早已不那么重要。无论是我们帮助别人,还是接受别人的帮助,唐氏精神都会这样一直传承下去,温暖越来越多的人!”。

重庆大学唐仲英爱心协会的宗旨是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而这次奖学金评选活动,也正是为了让所有成员审视自己现在在唐协的大家庭里是否达成自己做公益、传爱心的初衷,也是为了激励协会成员更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供稿人唐协文秘部王紫月

志存高远无限爱,愿付至诚一片心——北京师范大学师英爱心社“有梦就有远方”主题讲座成功举办

2016年5月7日晚在第二教学楼103教室,师英爱心社外联部成功地举办了“有梦就有远方”的主题讲座。在这次讲座上,嘉宾师英爱心社前社长杨天以她在北大燕京学堂的生活和巴基斯坦当国际义工的亲身经历满足了到场社员的好奇心;近期荣膺“自强之星”称号的刘晓凤也为在座各位娓娓道来她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

第一个是刘晓凤题为“如果·爱,请深爱”的分享。她首先举出不在少数的心血来潮想读书,健身,学乐器却又不了了之的例子,借以阐发选题初衷,引出她“不让公益说说而已”的正题。接着,她简要展示了她在环保、支教、会议和社区方面志愿服务的经历。之后结合实例,提出了“以尽可能专业的态度和方式,充分利用才能和特长,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保持自信和热情坚持”为公益加分的建议。她还风趣地类比“找对象”,阐述了实践题中之“爱”时“探索、实践、坚持”的方法。这些分享对大家都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杨天因临时原因安排为第二位主讲者。她首先介绍了她与世界各国青年才俊的同窗生活,和在各种午餐会、酒会与诸国学者政要谈笑风生的经历,她说这对她眼界的开阔是“井喷式的”;接着又借助幻灯片,带大家领略了巴基斯坦的他乡特色和异域风情,并回忆了去前的波折和去后的收获,带给各位“改变自己,发现大有不同”的启示。她实在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榜样。

两位嘉宾的展示后都分别有提问时间。同学们纷纷举手,不希望错过难得的机会。问题涉及的内容,从公益活动的信息渠道到对社会上质疑大学生支教声音的见解,从燕京学堂的招生咨询到参与国际志愿服务之前的资源整合。嘉宾的回答,打消了同学们的疑虑,坚定了同学们投身自己所爱之事的信念,还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她们优秀品质的印象。

最后,主持人简要总结,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讲座内容精彩,内涵丰富,将促进全社成员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师英爱心社供稿

雨洒农城,情系学子——记西农大爱心社“中学生走进农科城”活动

2016年5月7日,在万般期待中,我社本学期第一个大型活动“中学生走进农科城”终于拉开了帷幕。来自西宝中学和马召中学的师生代表以及唐爱社的各位志愿者糖糖们参加了活动。虽然天气不甚明媚,阴雨绵绵,气温骤降得有些寒冷,但这并没有浇灭大家的热情。一大早,糖糖们就翘首以待我们的小客人:新社员内心紧张激动且充满期待;而老社员内心更多了一份对孩子们的想念,不知道今天来的孩子里有没有自己曾经支教过的熟人?他们如今又成长了多少?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轰鸣的汽车声打断了纷乱的思绪,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伴带青春的活力出现在我们面前,仿佛起飞的雏鸟——稚嫩却充满希望。

校方领导亲切地同我们打招呼,让糖糖们紧张的心情放松不少。然后我们来到三号楼,对活动的流程安排进行了简要说明。我们把孩子们按学校分为两组,为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玩得开心,特别安排每一名糖糖负责两名孩子,全程照顾,带领他们参观并进行讲解。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偌大的美丽的如同花园一样的西农校园,每个孩子都充满了探索的兴趣,他们兴奋地讨论着,不断提出问题,渴求的眼神和洋溢的笑容感染了每一个糖糖。雨不停,却为这次活动增添了一些不同的意趣:雨雾朦朦的西农别有一番美丽,仿佛一幅用绿色墨水渲染的山水写意画。糖糖和孩子们同撑一把伞,在雨中走过西农的每条路,每座建筑,仔细聆听她的故事。那些年战火纷飞中的西农,那些年为祖国鞠躬尽瘁的伟大的科学家们,那些年我们如何邂逅西农……在向孩子们讲述这些的同时,我们也仿佛回到了年少时候。青春总是那样美好,我们真心的希望这些孩子们能享受他们的青春,而我们能为他们的青春留下些许愉快的回忆,给他们带去短暂但难忘的快乐。

此次前来的孩子多数正在读初三,即将进行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试——中考。所以为了给孩子们一些实际的帮助,在参观完北校区后,我们邀请到我校心理咨询室的高级心理咨询师金花老师,在北报告厅为孩子们带去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减压讲座。金老师结合初三生经常会出现的心理,分析了压力的来源及表现,并通过几个有趣的小游戏,教会了孩子们一些减压的小方法。互动过程中,孩子们积极配合,十分热情,带动着糖糖们也参与到其中。

上午的行程在愉快的午餐后结束。随后大家来到三号楼教室稍作休整,糖糖们准备了很多轻松的小节目,让孩子们在阵阵笑声中得到放松休息。下午,我们带着孩子们来到博览园参观,伴随着讲解员细致生动地讲解,孩子们认识了许许多多不曾见过的动植物,所有人都被展柜里精美的标本吸引,纷纷凑上前仔细观察。

最后,大家在博览园门前合照,本次活动圆满结束。转眼,就到了离别的时候,虽然大多数糖糖们只和孩子们相处了短短一天,但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彼此还互相留下电话,约定有机会一定会互相联系。

“中学生走进农科城”活动是我社一项常规性活动,每年5月我们都会准时赴约,带着一批批孩子感受大学,了解大学,同时增进他们对杨凌的了解。唐爱社与孩子们的缘分在一次次活动中越来越深,此次活动中有几个孩子是糖糖们之前支教过的孩子,再相遇时,彼此间除了激动欣喜,更多了一份亲厚与信任;而新社员也在这次活动中与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想这就是公益的力量,更是我们作为唐氏人具有的那种后天血缘关系的力量,把我们彼此紧紧的联系在一起。每个孩子都像是生机勃勃的小向日葵,正向着阳光,努力地生长着。他们无畏无惧,理应接受这世界上最灿烂的阳光的沐浴,而我们愿在他们在成长路上尽我们所能,为他们提供指引和帮助,让他们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做更好的自己。衷心的祝福每个孩子在不久之后的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宣传部

图片来源:李欢  文字撰写:蒲菲  图文编辑:蒲菲

大邑县晋原初中爱心小分队“五•一”川大行

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感受大学校园生活,铭记唐仲英爱心基金会“薪火相传、推己及人、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宗旨,五月六日大邑县晋原初中、蔡场中学、三岔中学所组成的教育集团,组织唐仲英爱心小分队、志愿者服务队和优秀团员共45位同学,在4位爱心辅导员的带领下,前往四川大学参观、交流、学习。

上午10:00点,师生一行来到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受到四川大学馨心社志愿者服务队队员的热情接待。随后,大家互相交流并步行到四川大学校史馆和博物馆参观,同学们深切感受到那里浓烈的文化氛围,受到了强烈的熏陶。

中午,师生们到四川大学北苑餐厅品餐,感受大学食堂生活。下午,大家沿着北园路返回,一路上四川大学馨心社的志愿者给师生们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布局和各种文化设施,下午2:30分大家到达西北门,在这里与四川大学馨心社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合影留念,同时大家互赠纪念品。四川大学馨心社志愿者送给大家精美的明信片,我们的同学们也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手抄报和书信送给四川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大家在互相交流和鼓励中结束了这次活动。

这次让同学们走进大学校园,近距离了解大学生活,感受大学校园的美好和大学生们追求真知、崇尚科学、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在挑战中绽放人生光彩的氛围,必将激励同学们为圆自己的大学梦而努力拼搏!

爱在心间——西安理工大学唐仲英爱心社心心幼儿园之行

五月七日上午,心心志愿者活动如期举行。早晨七点五十唐仲英爱心社社内带队的同学们开始在校门口集合,准备签到及整理队伍的相关事宜。本次活动由全校招募而集的志愿者与社内志愿者共同参与,大家都身着校服,精气神十足,对本次志愿活动充满期待。

八点十分,同学们都到齐了。带队志愿者给所有同学讲一些注意事项,由于来的同学较多且第一次参加此类活动再加上大一的同学是第一次带队所以强调的事情比较多,包括安全与纪律问题。简单的准备后所有的同学就乘车出发了。上车后带队志愿者再次确认人数,一切都进行的有条不紊。到达心心幼儿园后,大家便与其他学校志愿者被安排在一间大教室。首先是张妈给所有人介绍了心心幼儿园的创办历史以及创办缘由。当张妈讲到自己的儿子的同时这个大男孩进到了这间教室里,大家眼里充满了震惊和敬佩。一个单亲妈妈是何以坚强才能将一个患有重度自闭症的儿子养到这么大。张妈讲到这些老生常谈的往事依然是情绪激动,期间有人红了眼睛、有人拭泪、还有人深深沉浸在张妈的故事里。很遗憾这次来的时候恰好制作灯笼的材料用完了,志愿者们不能帮助张妈做灯笼。

在张妈的安排下,志愿者被分成两组进到孩子们的教室与孩子们一起交流一起玩。有三五成群的志愿者听一个非常爱笑的孩子唱歌,由于语言有障碍,他的吐字并不清楚,但小伙伴们可以凭借曲调判断出他唱的歌曲,并接他的下句跟他一起唱歌,为他鼓掌!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到了孩子们吃午餐的时间,志愿者们与孩子们依依惜别。下次再见,小朋友们!

在回学校的路上,志愿者们坐在一起细细品味刚在幼儿园里的感受,震惊与感动在大家的心里氤氲。是什么力量让这样一群人聚集到一起?是什么力量让人热泪盈眶?这就是爱!也许前一刻还互不相识,后一秒就会为了共同的信仰,结成了善良的同盟。爱就是这样神奇的事情!

因为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公益活动中。因为爱,这个世界会更加温暖。

借馨云之手,传递公益之光——记四川大学馨心社“馨云公益”马边县奖学金发放活动

2016年 4月28日至29日,四川大学馨心社的5名成员在马边县的马边第一初级中学、马边中学、马边民主中学这三所中学开展了“馨云公益”励志奖学金发放活动,活动历时两天,受助学生共22名,发放奖学金总金额为15600元。

馨云公益是由获得唐仲英德育奖学金的毕业生、四川大学馨心社、社会爱心人士联合发起的公益平台。旨在为大家,特别是获得唐仲英德育奖学金的毕业生践行“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宗旨提供一个平台与机会,为“家庭贫困、刻苦上进、勤俭节约、诚信感恩”的中学生提供励志奖学金,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并希望他们在将来能够回报社会,传递爱心。

图为志愿者与受资助学生合影

图为志愿者为受助学生介绍馨云公益

经过近六个小时的车程,在28日下午3点,5名志愿者来到了马边第一初级中学。在负责人的组织下,志愿者将装有奖学金和明信片的信封交到学生手里。学生们仔细清点钱数并签字确认后,志愿者又为学生们介绍了馨云公益的起源与现状以及“馨云公益”励志奖学金的出处,让他们更好,更全面的了解馨心社与馨云公益。此后又与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主要针对学习以及生活方面展开沟通,为他们解答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分享了许多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多或少对学生们有一些帮助。在后来的一天半时间里,志愿者又来到了马边中学与马边民主中学,完成了奖学金的发放。马边民主中学的学生给志愿者们留下的印象很深,那些学生热情、淳朴、善良,对志愿者的态度十分诚恳,对收到的奖学金也很珍视。他们渴望知识,希望读书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在交流过程中他们积极地提问,希望能改善自己的学习状况。在未来的二十天里,祝福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理想的高中。29日下午三点,随着志愿者坐上返回的班车,此次活动也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在本次马边县发放奖学金的活动中,志愿者与受助学生这样面对面的倾心交谈,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每个学生得到的奖学金的金额不多,但奖学金不仅是一笔钱,更承载着资助者以及志愿者对他们的期望和鼓励。通过本次活动,接受资助的学生对馨云公益励志奖学金有了更多了解,相信他们心中公益的种子也已经渐渐发芽。我们相信这股善意的暖流能继续传递下去,一点一滴地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四川大学馨心社

2016/4/30

山东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举办扶瑶计划之“一封书信抵万金”活动

4月26日,山东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扶瑶计划”之“一封书信抵万金”活动在趵突泉校区拉开帷幕。韦铎亮、韩琪等八名15级干事组织了此次活动。活动成功展开,广受好评。

当今时代,网络与社交媒体的普及使手写书信渐渐边缘化,写信交流的人越来越少。“一封书信抵万金”活动便以此为切入点,旨在鼓励大学生拿起笔,用最传统的书信方式感恩亲情友情甚至陌生人的关爱,表达真挚情感,用一笔一划间的思考传递质朴的温暖。

26日中午,活动在趵突泉校区正式展开。活动小组成员在展台处详细介绍活动内容,并为报名的同学分发信封,大家快乐地忙碌着。许多同学前来报名参加,写下包含着自己感情的信件交由唐社干事寄出。展台上收集的信件越来越多,每一封都包含着沉甸甸的心意,收集结束后,活动小组成员仔细清点信件,并一一寄出。

在“一封书信抵万金”活动的过程中,活动小组的成员体会到了奉献与助人的快乐,并享受到了自己办活动的成就感。参与活动的大学生则加深了与他人的情感交流,传递了一份感动。组织者与参与者双方都获益匪浅。

“扶瑶计划”是唐仲英爱心社为年轻的干事实现公益梦想而倾心打造的培育型工程,“瑶”为美玉之意,旨在扶植人才。“一封书信抵万金”活动作为“扶瑶计划”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社团提供的平台开展活动,推广公益。在活动小组成员的努力下,书信这一传播信息与情感的载体又重新被记起,同学们用笔和纸传递爱与温暖。随着一封封书信被寄出的,除了“见字如面”的真情,还有微小却有力的公益理念与梦想。组织活动的唐社干事都表示会继续努力,为唐社增光添彩,为公益事业助力。

 

山东大学唐仲英爱心社

留心处处皆科学——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仲英爱心社沁心湖科普讲座

5月1号下午,科大唐仲英爱心社少院分队在钟立同学的带领下在沁水湖社区未成年人活动中心举行科普讲座,通过动手实验、科普宣讲两部分,从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角度对这个神奇的世界进行介绍。

下午两点半,孩子们走进活动中心,迎接着他们的是带着笑容的志愿者和老师。“欢迎各位来到今天的科普讲座,下面由我为大家演示一个乒乓球的实验…”,汪超同学负责乒乓球的趣味实验。首先他向大家展示乒乓球通过漏斗被吹动时神奇的现象,接着他向小朋友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将乒乓球吹出漏斗,并将漏斗交给小朋友们,让他们自己探索。一下子,讲座气氛就活跃了起来,每个小朋友们都积极参与进来。最后,汪超同学揭露了答案,由于流体性质,小球是不可能被吹出的。这又引发了一个提问和讨论的高潮,为讲座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接下来出场的吴逍雨同学手里拿着一瓶醋,一个鸡蛋,一根蜡烛。小朋友们对此很奇怪,家中常见的物品能做什么实验呢?吴逍雨同学解释道:“我们今天将用这些东西在鸡蛋上作画。”这更加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怎么画?画什么?吴逍雨同学耐心地一一解答,原来,这是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结果。最后,每个孩子都领到了一个鸡蛋,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开心地作起了画。

孩子们等待着鸡蛋画形成的空隙,吴韶阳同学开始向小朋友们介绍神奇的材料世界。孩子们在宣讲中得知,整个世界是由材料组成的世界,此外还有一些不能被定义为材料的物质。吴韶阳还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各种新型材料,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

最后,钟立同学和王子豪同学给大家带来了“烧不断的绳子”魔术表演。在孩子们惊呼中,一个绳子在火焰中迟迟没有烧断。原来这是因为绳子用盐水泡过,燃点提高。表演结束时,孩子们兴奋的拍红了小手,这一次的讲座也在掌声中落下了帷幕。

在讲座之后,一位小朋友找到王子豪同学,向其索要签名,并要求与其合影。在刚才的讲座中,这位小朋友在听了王子豪的讲解后,顿生敬佩之感,并立下了当一名科学家的志向。王子豪同学在和小朋友交流后,鼓励他好好学习,早日实现理想。

世界上并不缺少科学,而缺少一双善于观察眼睛和一个勤于思考大脑。孩子们通过生动的讲座和有趣的实验,揭开了这个奇妙世界的一角,意识到科学就在身边。“留心处处皆学问”,希望小朋友们勤思善问,勇攀科学的高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唐仲英爱心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