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英学子】北国之旅
作者:王婷婷
2003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曾任毕业生联谊会华东分会会长,现任毕业生联谊会理事长。从事光伏行业10年有余,目前在一家地方国有能源公司从事海外业务拓展。和君商学院十届毕业生,复旦港大国际MBA。集文艺心,女汉子于一身的鸡血姐。
从北欧交换回来已经半年多了,一直不敢回头看那些照片,去细读那一个个在北欧的日子,怕自己会忍不住泪流满面。那一段纯粹、静谧的时光,于我,仿佛生命旅程中一束光,我静静地沐浴其中,可以忘了似水流年。
学在阿尔托
2019年1月2日凌晨,我从国内出发,来到这个遥远、寒冷又陌生的国度——芬兰。当初选择芬兰,其实也不过是我最后一刹那的决定。就像当年报高考志愿一样,最后提交之前,我一拍脑袋擅自把志愿给改了。而人的缘分和命运其实有时也不过就在那么一刹那,从此有了另外一番景象。
我一个人拖着两口大大的行李箱,颠簸了20几个小时(含转机)落地到达这个号称世界最北的首都赫尔辛基。临出发前一周,我买了两个最大号的箱子,一个装满了冬季衣服,一个全部是日用品:大到做饭的锅,烧热水的电热壶,小到创口贴、指甲刀、棉签,一应俱全。此去半年,可不是搬了大半个家吗…….抵达的那一天,天空飘着小雪,北风呼呼地吹。我从机场一路折腾到公寓,天已经黑了…..窗外,静寂无声,书桌上的台灯散着柔和的光,已经工作十年有余的我就这么一步步实现了多年来想要出国读书的念想………
应着阿尔托大学周到的安排,我们能够快速融入当地的学习生活中。我的公寓正好就在主校园内,背靠着大海,平时上课、去图书馆都极为方便。吃饭有学生餐厅,和当地学生一样,我们可以享受学生折扣,一顿饭算下来,才十几块钱(人民币)。在物价高昂的北欧,这个价格实在是太友好不过。
和国内教学机制不一样,阿尔托是按照小学期来的。一学年分春季和秋季,每一季差不多半年,交叉着寒假和暑假。每一季里面分为3个小学期,每个小学期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按照港大课程要求,在阿尔托交换期间我需要选满4门主课,完成24个学分的交换。阿尔托提倡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跨学科选课,选课极为自由。第一学期我选了两门管理类主课:Global marketing management和Procurement and strategic sourcing,一门Get to know Finland的副课;第二学期选了两门管理类主课:People Management in Multinational Organizations 和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还有一门设计学院Design and Culture(持续两个学期)的副课。第三学期我依然选修了两三门,但是主要以在线学习为主。交换结束时,我最终修满了30个学分,其中有两门主课拿到了最高的5分(成绩按照0到5分计算,学分按照学科、难易程度计算,管理类主课每门6个学分),远超学校的官方要求,在需要同时兼顾工作和玩耍的情况下,还算不坏。
从踏进芬兰的第一节课,我一直都在想,芬兰的教学和国内有多大的差别呢?在这个以教育闻名于世的国度,他的教育有何过人之处?管中窥豹,我略说一二。
芬兰教学以启发式为主,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不过是穿针引线引导一下。每一门课难易程度不同,教学方式也略有差异,但无一例外基本都是由课前预习、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组成。每门课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学习节奏还是很快的。想要深入扎实地学一门课,是需要个人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在学习第二学期的三门课时,我几乎连周末都没休息过,都是在做项目或者预习阅读的过程中度过。前期做足充分准备,上课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互动,对自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课后再通过作业提交,老师给与反馈,进一步消化吸收,整个学习过程就形成了闭环。
芬兰教育讲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一门课,都会安排与这门课相关的在企业或者政府等组织中任职的具有实操经验的嘉宾来做guest lectures。People Management in Multinational Organizations这门课还安排了企业参访,通过对芬兰一家公司实地考察、了解,来学习企业文化这个章节;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这门课的任务就是和芬兰企业合作做咨询项目,像咨询公司一样,针对自己诊断出来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我旁听的一门供应链课程,是和芬兰邮政合作。在最后做项目汇报的时候,芬兰邮政的相关负责人带着纪念邮票一起来课堂听取各个小组的Presentation并且给与点评。对于合作的企业,学校层面会做好衔接、沟通;同时合作企业也总是给与非常大的尊重、支持和配合。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Reflection和Feedback对于芬兰教学是很重要的两个环节。Reflection主要是学生个人的上课前或者上课后,及时的总结、反思;Feedback主要由老师负责,尽管老师风格各有不同,但是每一门课,老师都会给与学生反馈,不论个人作业还是小组作业。这些反馈不是应付式地草草写写,而是真的针对作业或者Presentation给出改进建议。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授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这门课的老师,不仅给与过程反馈,在课程结束后,对于最终提交的个人和小组和作业都进行了详细邮件回复,列出具体的得分情况和对作业的改进建议。感动于老师的这份认真,同时这些反馈也让我受益匪浅。
在阿尔托,除了商学院的课程,对于设计和艺术颇感兴趣的我,还特地选修了一门设计学院的课程,跟着老师完成了一场芬兰的设计之旅。芬兰以设计著称,阿尔托又是芬兰设计顶尖人才的摇篮(阿尔托的设计与艺术学院排名世界前十),因而阿尔托不论从建筑设计还是内部装饰都带着浓浓的艺术气息。商学院和设计学院两栋大楼紧挨着,我得以有更多机会浸染其中。只有黑白两色的建筑内饰,简约至极,各种机器设备透过落地窗裸露着,常常看到很多设计学院的学生通宵达旦在机器边劳作,有时觉得这里更像一个设计工厂。
行走欧洲
在阿尔托交换的半年,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原则,我利用各种空闲时间走了十几个国家,虽然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之前已经去过很多国家和地区,但是这一次,以学生的身份游走(穷游),体验完全不同。
二月,我跟着由阿尔托学生会组织的北极团一路开车去北极,坐了十几个小时的大巴,从南往北。经历了车上轰趴的喧闹和疯狂,经历了大巴出故障坏在路上的窘迫……终于抵达北极圈以北,和来自不同国度的交换生一起,去体验冰雪奇缘,去追寻神妙极光。
记得,穿过漫长的了无人烟的山路,抵达山上小屋生火烧烤的温暖;
记得,骑上雪地摩托驰骋茫茫雪原时,为大自然的壮美奇特发出的无比慨叹;
记得,拉着哈士奇在雪地上拼命想刹车刹不住的困窘;
记得,第一次滑雪不懂得停下来老是摔跤的悲催;
记得,被冻得稀里哗啦之后,围炉吃上一根烤香肠的小确幸……
四月,我和加拿大同学一起跟了一个圣彼得堡的学生团暴走圣彼得堡,一夜的邮轮从波罗的海此岸到彼岸,从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到滴血教堂到皇宫,感受“战斗民族”当年横扫世界的霸气和奢华…..
复活节,跟着pm2am的学生团意大利暴走,我从比利时布鲁塞尔一路开到意大利威尼斯,接着佛罗伦萨、比萨、罗马、米兰,从白天到黑夜,不带停歇……
和远道而来的二丫老师一起在哥本哈根过了中国新年,跟着在斯京的糖糖海婷和我可爱的前舍友之之游历这个北欧的”Capital”,跟着在比利时读医学博士的三妹去医院上班…….
我一个人去了一直想去的捷克、奥地利、瑞士…..目见阿尔卑斯山脉的蜿蜒起伏,驻足慕尼黑街头聆听即兴的钢琴演奏……
一直在路上,
极力去拓宽生命的疆域,
在课堂之外去感受、去体验。
你还是你
常常一个人走在阿尔托商学院的海湾,我静静看着被大雪覆盖住的水面,天地广阔,静寂无声,仿佛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
走了这么远,这么久,其实不过是一场自我的认知之旅。在一次次的文化冲突中,认清自己;在一次次的出行中,追寻自我。我们借由与外界一次次的互动,看到自己的短板和无力,也瞥见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也为自己能扛过一个个难坎而骄傲。看到这个世界的多元、复杂,也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简单、统一。
从冬到春,阳光一点点变多,时间一点点变长。看着大海从白雪覆盖的宁静到潺潺流动起来,看着小草从泥土中挣扎着冒出绿色的小嫩芽儿,听着丛林中越来越多的鸟儿婉转歌唱…….于我,也仿佛经历了一场重生。本来以为漫长的时光,消逝得飞快,数着过去的一个个日子,让我更懂得人生之宝贵,因而努力把每个日子过得丰富、深刻,让生命尽可能活得淋漓尽致。尽管人生的终点任谁都逃不过,但我们可以通过拓宽生命的宽度让生命获得无限延展,我们可以通过一次次的出走让自我的格局一步步升级变大,走出小我,重塑另一个大我。而内心也因这一点点累积的力量被赋予了更多的勇敢和无畏。
生命不止,行走不息。
见天地,见自己。
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